用三點來了解,世界最具價值的人類遺產「海女文化」!海洋變化讓海底的高爾夫球,竟比海參還多!

有時候會覺得地球是所有人類的根,人類從地球上萌芽、逐漸茁壯,有力量後這些所做所為都影響著大地之母,而環境的改變也牽引著人們。因為根部發生變化,所以有人的枝枒壞死,有人則選擇重新發芽,就這樣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的循環與蛻變。海女的生活也正默默地轉變著!

via:Pinterest

#什麼是海女,海女在做什麼?

在韓國濟州島裡有一群女人在沒有氧氣瓶的情況下,靠著憋氣就可潛入10多米深的海底,來採捕海膽、鮑魚、貝類等。因為靠著海洋生存著,所以被當地人稱作「海女」(Haenyeo),也有人說她們是真實版的東方美人魚,更是世界上最具價值的人類遺產之一。

via:Pinterest

海女們將自己的工作稱為「水工」,一年工作90多天,每天工作約7小時。總是穿著防寒衣、戴上面具與手套,就這樣優雅地跳下海!再用手或是尖銳的魚叉工具從岩石中來獵捕不同的海洋生物,並靠著變賣這些海貨來維持生計。這份工作不只成為許多人家的經濟來源,更是島上重要的經濟支柱,也讓濟州島成為海鮮聖地!

via:Pinterest

#海女文化如何形成?

其實海女文化至少可以追溯到17世紀。當時主要負責下潛採集獵物是男生,被稱作「浦作人」,專門把捕撈到的海膽全部進貢給官員,而女生在那時主要的工作,是負責拾取淺海處的海帶。

via:Pinterest

後來朝鮮戰爭時,許多男生們都被徵招去前線打仗,但大部分的人在出征後都沒有歸來,也讓濟州島的女人必須一肩扛起採集與養家餬口的工作。不過有趣的是,後來也有研究發現女性身上的脂肪比男性多,較能抵抗低溫的海水,先天條件本來就比男生更適合這份工作,不知道這是不是所謂的命中注定!

via:Pinterest

#海女們的故事與習俗

海女們主要在三到六月捕撈海膽,若是能見度好,她們能從好幾米外看見海膽的尖刺,但如果海水混濁,她們就必須沿著岩石周圍摸一摸才能找到。至於海膽淡季,她們會在海中尋覓不同的海鮮,長期下來,也讓她們的嘴格外機靈,一吃就能分辨這是在地魚還是外來魚。不知道是不是朝夕相處,讓海女們跟濟州島的魚群培養出不一樣的情感,一嚐就能明白是不是同為那片海洋遨遊的朋友。

via:Pinterest

因為海象充滿未知,所以海女們都是群體行動,在每次下水前,大家都會牽著夥伴的手一起向她們的海洋女神「潛嫂」祈禱,祈求這趟採集能平安、豐收。而當再度回到水面時,她們則會透過吹哨來交流,以及確定彼此方位,就如同海豚一般,靠著高頻聲波來溝通,神奇又有趣!

via:Getting Images

#氣候變遷、人為因素讓海洋改變樣貌

根據美國全球變化研究報告中 ,在全球暖化的過程中海洋吸收了93%的地表熱能,也讓海洋的水溫日益增加。而海溫上升所造成的熱膨脹,也導致海平面逐年上升。

via:Pinterest

除了上述的變化外,海洋也正大量吸收人類製造的碳污染,也在無形之中把海洋變得越來越酸性,甚至進而影響到整個海洋生態系。不論是珊瑚白化還是魚類的棲息地改變,都讓海洋呈現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樣態,像是最近有一些喜歡居住在溫暖海水裡的魚種,也被發現牠們竟然會在冷流海域出沒!

via:Pinterest

#海洋變化牽動著海女們的工作

這些轉變使海女們能採收的物種越來越少,讓她們不得不潛得更深,但更大的深度就為這份工作增添更大的挑戰性與風險。因為水下壓力會讓內耳空氣減少,若平衡耳壓的工作沒有做好,就很可能導致耳膜受損、聽力下降。

via:Pinterest

除了潛水的危險度提升外,海女們在工作中還要面對無邊無際的海洋污染。有名資深的海女表示「現在找到的高爾夫球比海參還多」,甚至現今的捕獲量只有巔峰時期的十分之一!這些種種變化,使海女們在往後每一次採集,除了要靠技術外,還得憑運氣。儘管工作危險、採集量不足,還是有許多高齡海女們持續在海底冒險,為的就是想留存生命中最美好的文化!

via:Pinterest

或許地球與人本是一體,人類的破壞會改變環境,最後也會改變人類的生活型態,若能懂得體諒大地,那份善解的心終將會回饋於自己。試試從守護海洋開始,為海女文化做一點努力、為生態系盡一份心力,為你自己建構一個美好家園~

 

延伸閱讀

什麼是「紙板奶奶」?香港循環經濟的重要貢獻者竟是他們!

疫情衝擊旅遊業不只影響人的日常,竟然連大象的生活都發生這樣的變化!

麥當勞的六個冷知識,這麼常吃我卻一個都不知道!

Mermai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