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蕉絲,噶瑪蘭獨有的傳統技術。從香蕉收割、日曬水洗、績線、染色……每個步驟都要花了很多心力與時間。而他們手上編著的這些圖騰,也在無形之中織出了濃厚的部落的文化!
via:花蓮原鄉e市集
#香蕉絲是什麼?
香蕉絲可以是一種材料,也能是門編織藝術。透過複雜的處理,厚實的莖幹會變成細小的絲線、經過日曬水洗,其堅韌的特性也成為噶瑪蘭婦女最好的編織材料。而利用經緯編織法,使織品變得更加緊密紮實。如此細膩的工法也讓所有使用者,都能感受到這文化所蘊含的力量。
via: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
繁瑣的前置工序1:割取香蕉莖幹
香蕉絲顧名思義是由香蕉製成。因為香蕉是叢株植物,在開花結果時,整株精幹才會長出來,所以每年4月到9月的開花期,就是刮香蕉莖幹的最佳季節。在顛峰期甚至光一天,就可能要砍上百棵的香蕉樹!
via: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
繁瑣的前置工序2:刮香蕉絲
砍伐完香蕉莖幹後,要把上頭的葉鞘一片片劃開,再將葉鞘兩側的瓣膜撕下,並刮除內部白色的雜質。刮除雜質後,香蕉纖維會呈現透明的紫紅色,也能清楚看到纖維中的紋路,按照纖維來均分成4等份,每等份寬度約為4至5公分。
via: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
刮香蕉絲不僅耗費體力,也很需要經驗跟巧勁。新手常常不懂得施力點,來回刮了好幾刀,卻還是沒辦法精準分割。若是力道過猛,還可能會把纖維劃斷!如此多程序的前置工法,就是為了從纖維中挑選出上等織品,用剛強柔韌的態度去製作出最雋永的香蕉絲。
via: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
繁瑣的前置工序3:日曬水洗
挑選完香蕉絲,將刮好的香蕉纖維曝曬數日,再浸泡在水中約兩個小時,以清洗表面上殘留的雜質。而且清洗的步驟還能預防發霉,也可避免香蕉絲的甜味會吸引蟲子,影響其編織品的保存性!清洗完後,要再將水分2次曬乾,才能完成日曬水洗的步驟。
via: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
繁瑣的前置工序4:分線、積線
日曬水洗後的香蕉絲片,寬度將會縮到約2公分左右,這時就要進行分線的大工程。使用尖銳的針頭將一頭的葉面,挑分成15至20條,再將奇、偶條分出來,小力用左、右手均衡地拉開絲線。這短短2公分的葉面竟能變成數十條細絲,實在是很神奇!
via: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
細絲分割完後,就要把線收集在一起。而這個過程也會一邊檢查香蕉絲的韌度。並透過平結把香蕉絲積連成線,最後整理成一長束,再成球捆起,以備編織、染色。有時為配合氣候,部落會選擇在夏季做好前述的前置工作,將素材儲備起來,等到秋天的時候再行編織。
via: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
#天然染色工法
香蕉絲的製作,從前置作業就很繁瑣。連染色也很講究,其實經過多工序的製作後,其本身的材質美與色澤已經很漂亮,但為了製作更多樣性的作品,部落就會適時進行染色的工作。
via: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
在染色時全部都採用植物性染劑,為的就是不要讓化學材料腐蝕香蕉絲。若要染出黃色調時會選用福木、紅色調時會選擇檳榔子染咖啡,而藍色則會使用藍染工序。這份堅持,讓香蕉絲得以呈現植物汁液裡最純粹、天然的色澤。
via: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
#香蕉絲的傳統與創新
噶瑪蘭族傳統織機稱為「水平式腰帶織布機」,使用老竹製作而成。一般織作時會坐在地面上,兩腿平直伸長,以腳掌撐住經紗軸,再將腰帶背起,透過腰背與腳力一撐一鬆的過程,完成經緯交織!最後再使用打緯棒整理,使織料更加緊密與耐用。
via: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
雖然現在使用的是現代的織布機,但其傳統的經緯交織法依然存在。而在傳統之中,部落還特別添加許多創新的元素,像是「新社香蕉絲工坊」,就把不同色彩的傳統圖騰融入於包款、相機背帶、名片夾之中,甚至還能客製化織出最符合頭圍的帽子,是獨有文化與現代元素的完美融合。
via: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
噶瑪蘭的香蕉絲編織技術,是善用在地植物資源的藝術表現。許多部落文化正在消失中,但也有一些部落仍舊在努力與時間奮鬥,把老一輩的技術給傳承下來,下次有空到香蕉絲工坊去看看吧!或許你會發現這麼小巧卻堅韌的香蕉絲,竟通過時空的狹縫之中,緊繫著部落的過往與未來!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