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有這4種壞習慣,其實是聰明的表現!或許他有異於常人的才能!

仔細觀察可以發現,那些天才、科學家在生活上總會有一些「怪癖」或者說「壞習慣」,比如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拒絕吃豆子、查爾斯·狄更斯每天都一定要梳上百次的頭髮讓自己的頭髮超級柔順、達文西每次睡覺都很短卻睡很多次、尼古拉特斯拉每天晚上會把腳趾彎曲一百次等。

via:Pinterest

其實很多孩子在小時候也會有一些「怪癖」或是「壞習慣」,這些行為在家長的固有認知中大多是不好的,就會制止或是責怪,這也是中式教育與美式教育的最大不同,禮數教化很可能讓孩子的發展受限!以下4個家長眼中的「壞習慣」就可能是聰明的信號、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!

via:Pinterest

#不合群,總是喜歡發呆

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,但愛因斯坦小時候並沒有表現出特別聰明的樣子,甚至還被人說木訥,經常一個人發呆,也不合群。常常一個人堆積木,堆完後看著積木發呆半天,這樣子的他還被同學嘲笑,說他是差勁的落伍生。

via:Pinterest

但這種發呆的行為為愛因斯坦的創造力打下基礎,而創造力又是高智商人群的共同特徵!研究發現,人在發呆的狀態下,大腦白質更加活躍,會增加創造力。在核磁共振的技術下,發現人在發呆的時候,負責回憶、想像、評價的腦區會變得活躍,所以發呆並不是木訥,而是對於人生的思考。

via:Pinterest

提升創造力的同時,對注意力的提升也很有幫助。美國哈佛醫學院曾研究發現,人發呆時α腦波會增強,從而抑制大腦信息過載,提升人們的注意力。所以經常發呆的人,注意力也是超級強大的!比爾蓋茲、伊隆馬斯克小時候也都不合群、愛發呆,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也是這樣,不要著急,大多數都很聰明!

via:Pinterest

#從高處往下跳

有些小孩天生膽大,喜歡表演一些危險動作,從學會跳以後,就喜歡從高的椅子、梯子、床上跳下來,每次都讓家長嚇到心驚膽戰,但他似乎感覺不到恐怖,甚至還嘻嘻的笑。這種行為的背後其實是空間敏感期的探索,探索的越多,越能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,當然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~

via:Pinterest

孩子從高往下跳的過程中,慢慢的會學會預估,即這個高度是否為自己心中的安全高度,其次孩子還需要思考落腳點、姿勢、力氣等,通過反覆實驗,讓他把握最佳力度與落腳點,既培養了孩子的空間感,又提升孩子的探索能力。

via:Pinterest

#房子總是亂七八糟

對於愛乾淨的父母來說,遇到這種拆房子的小孩,總是特別頭痛。但其實房間、工作檯混亂的孩子創造力可能更強。《混亂》這一本書就表示那些起到關鍵作用的時刻往往具有混亂的特點,比如頭腦風暴法、對於問題解決的模式等。

via:Pinterest

而這點也被很多名人印證,文學作家馬克·吐溫習慣在凌亂的書桌中找寫作靈,愛因斯坦的桌面也總是亂亂的,小威廉·F·巴克利的工作環境也是亂到找不到人!所以不要再責罵那些把房間搞的一團亂,但自己總能找到自己東西的孩子了!亂中有序是真實存在的!

via:Pinterest

#喜歡辯論

有些小孩特別喜歡辯論,就一個問題與父母爭執不下,有時家長也要甘拜下風。所謂雄變數就是駁倒對方論點的能力,而這種能力的基礎是超強的邏輯思維能力,這種人智商肯定都不低,所以假若你的孩子喜歡和你辯論,可能邏輯思維在快速發展。

via:Pinterest

家長對於孩子有理的辯論一定要虛心接受,不能基於長輩的面子,拉不下臉來認錯,用一些邪門歪道的歪理來責罵孩子。法國教育學家盧梭說:「要尊重兒童,不要急於對他做出好或壞的評判」。作為家長,在不太了解孩子大腦發育規律,不要盲目的去批判。

via:Pinterest

小孩的大腦發育黃金時間其實不多,0~6歲是大腦發育最快速最快速時期,7~12歲是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的高速時期,家長要做的事是學會如何幫助孩子開發大腦、變聰明,而不是用自己的一貫思維去教育孩子!

via:Pinterest

 

延伸閱讀

寶寶天生自帶妝容,長得過於美麗也是一種錯誤?這種罕見病症,產檢基本驗不出來!

一出生就被塞進花瓶的「花瓶姑娘」!?到底怎麼存活的?

「微笑憂鬱症」笑比不笑更痛苦,有這3個現象的要注意了!

SHIH